字符串算法全家桶 学习笔记

由字符串全家桶入门到字符串全家桶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哈希

Hash 翻译为散列表或杂凑函数,音译为哈希,也称 Hash 表。

散列表一般由 Hash 函数和链表结构共同实现完成。

——我不知道来源。

哈希目的是把一些数据范围很大的数据(整数)或者描述保存比较复杂(字符串)利用 Hash 函数把信息映射到一个范围比较小容易维护的范围内(有点类似离散化),由于映射后的值域范围变小,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原有不同信息映射为相同的值,造成冲突(映射中的多对一,一对一最理想但是有时候比较困难)。当然没有冲突是最理想的,但是关键在于 Hash 函数的选择,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冲突或没有冲突。

——我也不知道来源。

引入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要查找一个集合内的所有元素,朴素的做法是一个一个遍历,而我们通过按照每个数的个位数字分类保存,再使用链表查找,效率会更高。

哈希表引入

此时,按照个位数分类保存就是一个哈希函数 Hash(x)=xmod10\operatorname{Hash}(x)=x\bmod 10。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方式会发现多个数的哈希值相同,即存在很多冲突。如果 Hash(x)=xmod11\operatorname{Hash}(x)=x\bmod 11,就会发现冲突少了很多。

哈希冲突的解决

解决哈希冲突两种常见的方法是闭散列开散列

闭散列

也叫开放地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说明在哈希表中必然还有空位置(因为定义哈希表时大小肯定不能少于原始数据的个数),那么可以把 key 存放到冲突位置中的“下一个” 空位置中去。

——我还不知道来源。

寻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线性探测和二次探测。

线性探测

从哈希函数确定的位置依次向后移动 1,2,,n1, 2, \dots , n 个位置,直到找到空位置为止。

二次探测

从哈希函数确定的位置依次向后移动 12,12,22,22,,n1^2, -1^2, 2^2, -2^2, \dots , n 个位置,直到找到空位置为止。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在后面。

开散列

开散列法又叫链地址法(开链法),首先对关键码集合用散列函数计算散列地址,具有相同地址的关键码归于同一子集合,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各个桶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链接起来,各链表的头结点存储在哈希表中。这种方法类似图的邻接点存储,常用数组模拟。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都是用这种方法。

——The Same…

其实说人话就是通过像上面 引入 部分的图一样,通过对于每个 Hash 冲突的 Hash\text{Hash} 值建立链表。

A={1,5,11,15,20,21,25}A=\{1,5,11,15,20,21,25\},哈希函数为 hash(x)=xmod10\operatorname{hash}(x)=x\bmod 10,则哈希表可用下图表示:

Hash 表的表示

程序实现

哈希表定义

哈希表通常使用结构体定义,要分别记录哈希值每个哈希值对应的数的个数链表中下一个的位置,与邻接表(链式前向星)基本一致。

1
2
3
4
5
6
7
8
const int MOD=1e6+3;
struct node{
int val;
int siz;
int nxt;
};
node e[N];
int h[MOD];

哈希的程序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板块:哈希值计算、插入一个值、查找一个值。

哈希值的计算即为正常的取模运算。

插入函数

也与邻接表加边操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如果碰到哈希值相同,应该使 sizi+1siz_i+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void Insert(int x)
{
int w=x%MOD;
for(int i=h[u];i;i=e[i].nxt)
{
if(e[i].val==x)
{
e[i].siz++;
return;
}
}
e[++tot].val=x;e[tot].siz=1;
e[tot].nxt=h[u];h[u]=tot;
}

查找函数

遍历链表,当 vali=xval_i=x 时,直接返回元素个数即 sizisiz_i,否则返回 00

1
2
3
4
5
6
7
8
9
inline int Find(int x)
{
int w=x%MOD;
for(int i=h[u];i;i=e[i].nxt)
{
if(e[i].val==x) return e[i].siz;
}
return 0;
}

例题

已知方程如下:

a1x1a2x2+a3x3a4x4+a5x5a6x6=0a_1x_1-a_2x_2+a_3x_3-a_4x_4+a_5x_5-a_6x_6=0

其中:x1,x2,,x6x_1, x_2,\dots , x_6 是未知数,a1,a2,,a6a_1, a_2,\dots , a_6 是系数,且方程中的所有数均为正整数。

求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个数 ss

对于 100%100\% 的数据,1xim100,1ai106,s10151\leq x_i\leq m\leq 100, 1\leq a_i\leq 10^6, s\leq 10^{15}

思路

考虑哈希。

将原式移项得:

a1x1+a3x3+a5x5=a2x2+a4x4+a6x6a_1x_1+a_3x_3+a_5x_5=a_2x_2+a_4x_4+a_6x_6

通过枚举左式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将左式的结果记录在一个哈希表中,然后枚举右式的所有可能情况,查找哈希表中是否有这种情况的结果。

时间复杂度 O(m3)O(m^3)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define mod 1000007
#define int ll
const int N=1e6+10;
int m;
struct node
{
int val,siz,nxt;
}e[N];
int h[N],tot=0;
int ans=0;
int Hash(int x)
{
return x%mod;
}
void Insert(int x)
{
int w=Hash(x);
for(int i=h[w];i;i=e[i].nxt)
{
if(e[i].val==x)
{
e[i].siz++;
return ;
}
}
e[++tot].val=x;e[tot].siz++;
e[tot].nxt=h[w];h[w]=tot;
}
int Find(int x)
{
int w=Hash(x);
for(int i=h[w];i;i=e[i].nxt)
{
if(e[i].val==x) return e[i].siz;
}
return 0;
}
signed main()
{
m=read();
int a1=read(),a2=read(),a3=read(),a4=read(),a5=read(),a6=read();
for(int x1=1;x1<=m;x1++)
{
for(int x3=1;x3<=m;x3++)
{
for(int x5=1;x5<=m;x5++)
{
Insert(a1*x1+a3*x3+a5*x5);
}
}
}
for(int x2=1;x2<=m;x2++)
{
for(int x4=1;x4<=m;x4++)
{
for(int x6=1;x6<=m;x6++)
{
ans+=Find(a2*x2+a4*x4+a6*x6);
}
}
}
write(ans);el;
return 0;
}

还有一道板子 P3370 【模板】字符串哈希,太板了就不写了

字符串哈希

未完待续……

Trie 树

未完待续……

KMP

KMP 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由 D.E.Knuth,J.H.Morris 和 V.R.Pratt 提出的,因此人们称它为克努特—莫里斯—普拉特操作(简称 KMP 算法)。KMP 算法的核心是利用匹配失败后的信息,尽量减少模式串与主串的匹配次数以达到快速匹配的目的。

——Baidu Baike。

朴素的字符串匹配

设模式串 tt 长度为 nn,主串 ss 长度为 mm

最暴力的方法显然是遍历 ss,逐位匹配 tt 的前缀,当前缀长度为 nn 时,即为成功匹配。

复杂度显然是 O(nm)O(nm)

KMP

算法思想

考虑这样一组匹配:

1
2
模式串:abbc
文本串:abbabbc

前四位均匹配成功,匹配第五位时发现失配。这时,我们直接将 模式串 向右移动三位,如下所示:

1
2
模式串:   abbc
文本串:abbabbc

此时模式串完全匹配成功。

这种算法一定是快速的,所以算法关键部分就是移动位数的计算。

Border 计算部分

Border 在 KMP 算法的定义是:字符串 ss 的一个ss 本身的子串 tt,满足 tt 既是 ss 的前缀,又是 ss 的后缀的 tt 的最大长度

ii 为主串 ss 的指针,从 11 开始遍历;jj 为此时前后缀的长度。

先手算模拟大致过程,以主串为 bbacbbb\texttt{bbacbbb} 为例:

ii 子串 jj
1 b 0
2 b b 1
3 bba 0
4 bbac 0
5 b bac b 1
6 bb ac bb 2
7 bb acb bb 2

Border 数组即为所有 jj。同时,不难发现,ii 是后缀最后一位的下标(如果有),jj 是前缀最后一位的下标

接下来就是 Border 数组应该如何计算的问题:

我们以 i=5i=5 为例,此时子串末尾增加了一个 b\texttt{b}si=s5=b,sj+1=s1=bs_i=s_5=b, s_{j+1}=s_1=b,即此时 si=sj+1s_i=s_{j+1}得出结论当 si=sj+1s_{i}=s_{j+1} 时,borderi=jborder_i=j,同时 j+1j+1

i=7i=7 时,子串末尾增加了一个 b\texttt{b},根据上文的算法,bba\texttt{bba}bbb\texttt{bbb} 匹配失败。但此时 jj 不能直接设为 00,因为整个字串的后缀还可能匹配其前缀(也就是后缀的后缀可以匹配到对应前缀)。

有一个性质 如果一个模式串的后缀匹配了一个前缀,那么这个后缀的后缀一定在这个前缀中出现了,因此对于某个等于后缀的前缀,它就出现在了这个前缀中。 即 Border 的 Border 还是 Border。

通过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将 jj 跳到 borderjborder_j 上,继续向后查找。

这部分的代码,本质上是通过 ss 串自己和自己匹配实现的:

1
2
3
4
5
6
7
8
9
for(int i=2,j=0;i<=len2;i++)
{
while(j!=0 && s2[i]!=s2[j+1])
{
j=border[j];
}
if(s2[i]==s2[j+1]) j++;
border[i]=j;
}

匹配部分

匹配的部分与 Border 计算一样,只不过 Border 是匹配 ss 的前缀和 ss 后缀,而匹配则是比较 sstt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for(int i=1,j=0;i<=len1;i++)
{
while(j!=0 && (j==len2 || s1[i]!=s2[j+1]))
{
j=border[j];
}
if(s1[i]==s2[j+1]) j++;
if(j==len2) ans[++tot]=i-len2+1;
}

板子

P3375 【模板】KMP 字符串匹配

模板题,上文两部分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onst int N=1e6+10;
string s1,s2;
int border[N],ans[N];
int tot=0;
int main()
{
// freopen(".in","r",stdin);
// freopen(".out","w",stdout);
cin>>s1>>s2;
int len1=s1.size(),len2=s2.size();
s1=" "+s1;
s2=" "+s2;
for(int i=2,j=0;i<=len2;i++)
{
while(j!=0 && s2[i]!=s2[j+1])
{
j=border[j];
}
if(s2[i]==s2[j+1]) j++;
border[i]=j;
}
for(int i=1,j=0;i<=len1;i++)
{
while(j!=0 && (j==len2 || s1[i]!=s2[j+1]))
{
j=border[j];
}
if(s1[i]==s2[j+1]) j++;
if(j==len2) ans[++tot]=i-len2+1;
}
for(int i=1;i<=tot;i++)
{
write(ans[i]);el;
}
for(int i=1;i<=len2;i++)
{
write(border[i]);sp;
}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

匹配时当前匹配位置每次增加 11,也就是说一共的增加量就到 n+mn+m,跳 Border 的减少也只能减少这么多,所以就是 O(n+m)O(n+m)

——zrz

参考链接

KMP字符串匹配算法 2 - Bilibili

AC 自动机

是的它不能让你直接 AC 但能让你自动 WA。

前置知识

  1. [Trie 字典树](#Trie 树)
  2. KMP

算法思想

AC 自动机其实可以理解成在字典树上运用 KMP 的思想进行字符串匹配。

KMP 是求单字符串的匹配,而 AC 自动机是求多字符串匹配一个字符串。

暴力的方法显然是有多少个字符串跑多少遍 KMP,但明显效率极低。而 AC 自动机,则是将所有的模式串构建成一颗 Trie 树。

比如模式串为 S={he,she,hers,his}S=\{\texttt{he},\texttt{she},\texttt{hers},\texttt{his}\},则可以构建如下图的一棵 Trie 树。

Trie

Fail 指针

如果一个模式串的后缀是任何一个模式串的前缀,则将该后缀的 Fail 指针指向该前缀。

形式化的,即若 faili=jfail_i=j,则 1j1\sim j 节点的字符串是 1i1\sim i 节点的字符串的一个后缀。

也就是说,Fail 指针是指 最长的/可以在树上找到的/当前字符串的后缀/的末尾/的下标。例如,在上图中,fail9=4fail_9=4

其实看起来与 KMP 中 Border 类似,只不过 AC 自动机是查找所有模式串中的 Border。

构建 Fail

接下来看如何求 Fail。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所有第二层的节点的 Fail 一定指向 root,因为没有长度比 11 还小的字符串。

另外,如果一个点的父亲的 Fail 指针(即 fafailfafail)指向的节点有与当前点相同的字符 ii,则当前点的 failfail 直接指向 ii,因为每次求出的 Fail 都是最长的,那最长的 Fail 加一个节点也是最长的。

而上文就表现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当求 Fail 时,需要知道当前节点父亲的 Fail,也就是说,我们需要 BFS 层次遍历来求 Fail。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 00 号节点,将其所有儿子指向 11,然后将 11 的 Fail 指向 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void build_fail()
{
for(int i=0;i<26;i++) t[0].c[i]=1;
queue<int> q;
q.push(1);
t[1].fail=0;
while(!q.empty())
{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0;i<26;i++)
{
int fafail=t[u].fail;
if(!t[u].c[i])
{
t[u].c[i]=t[fafail].c[i];
continue;
}
t[t[u].c[i]].fail=t[fafail].c[i];
q.push(t[u].c[i]);
}
}
}

查询 Fail

还是像 KMP 一样,如果可以匹配那就继续,如果不能匹配就跳 Fail。同时,我们可以把所有经过节点的 cntcnt 设为 1-1,表示已经经过该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int query(char *s)
{
int len=strlen(s+1),u=1,ans=0;
for(int i=1;i<=len;i++)
{
int now=t[u].c[s[i]-'a'];
while(now!=1 && t[now].cnt!=-1)
{
ans+=t[now].cnt;
t[now].cnt=-1;
now=t[now].fail;
}
u=t[u].c[s[i]-'a'];
}
return ans;
}

板子

P3808 【模板】AC 自动机(简单版)

模板题,上文两部分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include<map>
#include<cmath>
#include<stack>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include<cstdio>
#include<string>
#include<iomanip>
#include<cstdlib>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define INF 0x3f3f3f3f
#define mod 1000000007
#define bug(x) cout<<"Bug "<<(x)<<endl
#define el putchar('\n')
#define sp putchar(' ')
using namespace std;
inline int read()
{
int s=0,w=1;
char ch=getchar();
while(ch<'0' || ch>'9'){if(ch=='-')w=-1;ch=getchar();}
while(ch>='0' && ch<='9') s=s*10+ch-'0',ch=getchar();
return s*w;
}
inline void write(int x)
{
if(x<0) putchar('-'),x=-x;
if(x>9) write(x/10);
putchar(x%10+'0');
return;
}
const int N=1e6+10;
struct node
{
int fail;
int c[26];
int cnt;
}t[N];
int tot=1;
// int bro[N],son[N];
int n;
char s[N];
void insert(char *s)
{
int len=strlen(s+1),now=1;
for(int i=1;i<=len;i++)
{
if(t[now].c[s[i]-'a']==0)
{
t[now].c[s[i]-'a']=++tot;
}
now=t[now].c[s[i]-'a'];
}
t[now].cnt++;
}
void build_fail()
{
for(int i=0;i<26;i++) t[0].c[i]=1;
queue<int> q;
q.push(1);
t[1].fail=0;
while(!q.empty())
{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0;i<26;i++)
{
int fafail=t[u].fail;
if(!t[u].c[i])
{
t[u].c[i]=t[fafail].c[i];
continue;
}
t[t[u].c[i]].fail=t[fafail].c[i];
q.push(t[u].c[i]);
}
}
}
int query(char *s)
{
int len=strlen(s+1),u=1,ans=0;
for(int i=1;i<=len;i++)
{
int now=t[u].c[s[i]-'a'];
while(now!=1 && t[now].cnt!=-1)
{
ans+=t[now].cnt;
t[now].cnt=-1;
now=t[now].fail;
}
u=t[u].c[s[i]-'a'];
}
return ans;
}
int main()
{
n=read();
for(int i=1;i<=n;i++)
{
scanf("%s",s+1);
insert(s);
}
build_fail();
scanf("%s",s+1);
write(query(s));el;
return 0;
}

参考链接

[算法]轻松掌握ac自动机 - Bilibili

题解 P3808 【【模板】AC自动机(简单版)】

Manacher

未完待续……


字符串算法全家桶 学习笔记
https://blog.makerlife.top/post/string-algorithm/
作者
Makerlife
发布于
2023年7月10日
许可协议